welcome888集团金沙

 

welcome888集团金沙“庆祝建党100周年”党史学习教育暨课程思政成果展示 第五篇

发布时间: 2021-05-21 浏览次数: 94

久有凌云志,高唱井冈山


 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,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,它不仅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意图,更让革命的火种转移至陕甘地区得以保存并延续。为了纪念、赞颂这一伟大壮举,艺术家们用美术、诗歌、音乐、电影等多种形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,歌曲《十送红军》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它鼓舞和教育着一代代接班人为党的革命事业、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。

作品简介

  《十送红军》由张士燮填词、朱正本谱曲、王云之编曲、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江西民歌风格歌曲,这首作品根据陈裕光整理兴国客家山歌《送郎调》改编创作。1960年,词曲作家张士燮到革命根据地采风,他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江西民歌综合起来,最终创作出《十送红军》的歌词,并找到了朱正本为《十送红军》谱了曲。《十送红军》的歌词中夹杂着不少当地的俚语和方言,唱半句,停半句,婉转优美的旋律非常生动、传神地表达出红军转移时,苏区人民送别红军时的如泣如诉和难舍难分。

  2001年,《十送红军》作为电视连续剧《长征》插曲、片尾曲,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,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。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,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。因此,直到2001年7月3日,剧中才恢复了《十送红军》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。

这首歌曲的催生者是开国上将刘亚楼,红军长征期间,他是红一军团二师政委、一师师长,是参加长征的闽籍最高指挥员。1960年,刘亚楼要求空政文工团打造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的晚会,以鼓舞全国人民和全体指战员。同时刘亚楼还提出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,不要新创作。接到任务后,张士燮、朱正本等人立即组成采风小组前往江西,在红军长征开始的地方汲取灵感。

  采风过程中,革命老区人民回忆往事,再唱红军时期的歌曲时一边演唱一边流泪,他们对红军的特殊情感,让张士夑感慨颇深。最终张士燮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江西民歌综合起来,创作出了《十送红军》的歌词。半年之后,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《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》,其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,于是将张士燮创作的《十送红军》歌词给了朱正本。朱正本接到歌词后被深深打动,他说:“谱曲时,我投入了全部情感,在谱到“千军万马江畔站,十万百姓泪汪汪”时,我也流下了眼泪。整个曲子谱得相当顺畅,总共不到一个小时。”最终朱正本根据江西民歌《长歌》的曲调,为《十送红军》谱了曲。于是便有了这首传唱至今的《十送红军》。

  在《十送红军》中,作者将中西元素和谐地搭配在了一起,结构上采用了西方的回旋曲式,创作手法中又融进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叠歌、“鱼咬尾”及多句连缀等手法。在这六个乐段中,每个乐段都是24小节,为方整性的平行乐段,整曲为收拢性结构。每个乐句的后面附以短小的器乐间奏作为补充,形成了声乐与器乐“一唱一和”的效果,更平添了几分留恋与期盼,欲唱无声的送别情怀。本曲的音域跨度不大,大多集中在适合表现叙事音乐的中音区,歌词中没有史诗般的宏大风格,没有口号式的赞美,整首作品在深情娓娓道来中饱含了留恋、期盼、祝福等诸多的情愫。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,回忆了苏区百姓和红军共同战斗生活的场景,并借助具有情感象征意义的事物,如梧桐、苞谷、鸿雁等,清晰准确表达了苏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。另外,歌词中添加的江西客家方言衬词(介支个、里格)等等这些语气助词一起,给全曲更平添了几分地方色彩。

  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,根据相关资料记载,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,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,平均年龄不到30岁,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。期间,红军共经过14个省,翻越18座大山,跨过24条大河,走过荒草地,翻过雪山,行程约二万五千里。最终,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,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。1936年10月,红二、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,同红一方面军会师。红军三大主力会师,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。

结语

  “望月亭上搭高台,台高十丈白玉柱,雕龙画凤放光彩,这台名叫望红台。”艰难险阻、大浪淘沙,势必有一部分意志薄弱、信念游移者中途退却。而身经百战、历经劫难最终走向胜利的人,必然成为这支力量、这个组织中智慧最成熟、胆识最钢硬、信念最坚定的领导者和指挥者。他们,也让跟着走的万千民众看到了未来和希望。《十送红军》再现了1934年10月,8万多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,根据地百姓送别红军的感人一幕。它之所以家喻户晓,传唱不衰,正是因为唱出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,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心心相印、同甘共苦、团结奋斗,作品既讴歌了百姓与红军的鱼水之情、饱含了人民对于党的深厚感情,也展示出了革命必胜的强大决心,鼓舞着我们继续奋勇前进。

 

撰稿:丁雨祺

指导:张鹤(老师)

编辑:陈天宇

 

参考文献:

[1]刘志青.《十送红军》歌谣源头[J].同舟共济,2020(06):62-63.

[2]谷月.《长征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力量探析及当代价值》[J].延边党校学报,2021,(02):36-41.

 

图片来源:

图片1:www.beijingww.qianlong.com

图片2:www.ynnl.gov.cn

视频来源:

1.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Ai4y157pg?from=search&seid=8978722919838622274

2.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1W411V7tr?from=search&seid=8398575101555483791


版权所有:welcome888集团金沙(中国)官方网站 -在线登录入口 -Apple App store
地址: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路734号 邮编:830049